宇宙織錦 COSMOSWEAVING
Knowingness
從BD開始! Biodynamisch ! 中文版審定序 全球BD農業百年圖像的失落拼圖 | 黃田環

從BD 開始! Biodynamisch !中文版審定序

全球BD農業百年圖像的失落拼圖

 

撰文  |  黃田環

 

 

 

 

史代納的啟示

100 年前史代納說當時的馬鈴薯已經沒有他小時候吃到的風味,這是由於地球整體的生命力量下降所致。風味的缺失其實代表了營養成份的下降,食物失去滋養人類的作用。1924 年 6 月 7 日到 16 日他在科伯維茨( 今波蘭境內) 的八堂農業課程中說明了植物生長的宇宙整體觀,給予了製作九種 BD 配方的方法,這些方法幫助土地重獲新生,孕育出充滿活力的植物與動物。這場在歐陸舉行的農業講座種下了全球生態運動的種子,也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

 

在歐美之外,Alex Podolinsky 於 1950 年代開始在澳洲實踐及研究 BD農耕,他發現植物有兩種根系,主要吸水的直根及能夠在熱能啟動下滲入腐殖質中吸收養份的白色絨毛根(Feeder Root)。這個發現讓我們更加具體的理解史代納 100 年前所說的礦物肥(化肥)僅促進了水元素,而無法促進土地元素的說法。

 

 

化學農業假象下的土地危機

耕地隨著作物的產出流失的不只是腐殖質、礦物質,同時也削弱了土地的生命力(地力)。十九世紀五O年代所倡導的化學農業概念認為作物產出只需要補充礦物鹽(Mineral salt),然而具水溶性特質的礦物鹽性肥料導致作物即使在夜間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時,仍無時無刻在根系吸水的過程中同步吸收礦物鹽。這些多餘的肥料因其中的「鹽」份,讓作物被迫保留更多的水份以中和其液體濃度,影響了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會讓植物揮發更多的水份),亦成為產出的作物虛有其表,普遍硝酸鹽含量過高、味淡,也容易腐壞的肇因。表面上化學肥料—— 礦物鹽提高了產量,但其實僅作物增加了水份含量,產生更多粗纖維,或果實傾向於長出比較粗厚的皮,更多肥料殘留,這正是所謂「高產」的假象。這些肥料殘留,如過多的氮是引來害蟲的主因之一,也造成霉菌容易滋生。

 

 

BD 農法的生命科學基礎與轉化實踐

自然界中,低等生物如細菌霉菌才能分解利用吸收礦物態的元素,植物通過它們取得這些礦物質,而這些礦物質存在於微生物黏液膠質之中。空氣中的氮也被固氮菌吸收保存於腐殖質或與植物共生的根系中。植物在熱能的驅使下通過絨毛根吸收腐殖質以進行光合作用,吸水根只是吸收水份。

 

現代科學認為一種元素存在礦物中與存在生物中是一樣的,事實上這忽略了元素在不同狀態下的能量狀態是不同的。比如碳與水在碳水化合物中已被植物的光合作用注入陽光的能量。我們不能直接吃碳,但充滿碳水化合物的糧食是我們的食物;我們不能吃礦物的鈣(石灰石),只能通過食物攝取。史代納認為物質不離靈性,靈性不離物質。以現代物理學來說就是物質與能量同在,物質是壓縮了的能量。量子物理認為粒子能量場域存在於多維世界中。

 

 

Pfeiffer 與 Podolinsky:被忽視的脈絡

Podolinsky 曾與史代納的嫡傳學生 Ehrenfried Pfeiffer 相互交換各自所製作的配方及討論配方製作細節,為發展更完善的高品質配方而努力。

 

這些配方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而微生物是充滿膠質的,所以高品質配方應具有腐植質的特質,也就是應該是有膠質的特性,同時也必須保持適當的潮濕度,以維持這些微生物的活性。具有大量微生物的配方,才有充分的生命力。粉末狀或偏  的配方只含有很少的微生物,我們不能期望這樣的配方可以為土地帶來最有效益的活力。

 

澳洲 BD500 配方在保存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比較小的紅色蚯蚓,這些蚯蚓可以長期生存繁衍在其中。一般在堆肥或牛糞中出現的蚯蚓只能存活一段時間,當它們的食物完全被它們吃過以後,就會離開。但似乎 BD500中有它們吃不完的食物。

 

根據實務,由於製作與施放 BD 堆肥的材料與人力成本太高,讓 BD 或有機自然農耕很難實踐於大面積農場,但種植綠肥卻是可實踐的。在澳洲的 BD 經驗中,Podolinsky 發展出把 6 個堆肥配方加入已經在儲存箱存放了至少3 個月的BD500 之中,再經過3 個月的轉化而得到 P500(Prepared500),這個配方可以噴撒在剛還田的綠肥上,幫助把綠肥轉化成腐殖質,這就形成層狀堆肥,也就是直接在地堆肥。綠肥在生長期間,其根系在 BD500 的幫助下長出更多絨毛根,與菌群共同建立出深層的土壤結構,實際效果比使用堆肥更佳。使用堆肥種植的植物,根系多局限於土壤淺層。

 

此外,Podolinsky 強調土壤中空氣的重要性,他也具體講述了腐殖質,配方對腐殖質與土壤結構生成過程的作用。他設計了能夠慢速破土至 50 公分深的深耕機械,把空氣帶入更深層土壤。深耕後種植綠肥,可以照養出深至 50 公分以上鬆軟,充滿團粒結構與腐殖質的土壤。腐殖質保水性強,更能夠應付乾旱;同時深層的土壤結構也更能應付暴雨。

 

基於人工攪拌配方的限制,Podolinsky 在朋友的幫助下的設計出有效攪拌配方的機器,讓在大面積的土地噴灑P500 或是 BD501 得以實踐。他曾說,我們可以借助於機械的幫助,但非常重要的是操作者始終必須與器械維持著有意識的連結!

 

透過適當的機械應用,土地操作的管理及在正確時機施用配方, Podolinsky 發展出的澳洲 BD 農耕法,有效率的改良大面積的土地,從而吸引了很多具實踐精神的農夫跟  ,至今在澳洲已發展出超過 80 萬公頃 BD農場,相等於世界 BD 耕地的百分之八十。在歐洲,義大利,法國與希臘等也有跟隨Podolinsky 學習的農夫。所謂大面積的 BD 農耕農場,我所親自參觀的就有由二至三人管理 3800 英畝主要生產糧食的 Burrum 農場,在有正常雨量的年度,年產一千多公噸品質極好的小麥,大麥,黑麥及扁豆等…

 

Podolinsky 於 1967 年成立 BDRI(Biodynamic Research Institute), 並在 BDRI 之下設立了 Demeter 認證單位,至今,一個農場一年的認證  僅一千多澳幣,這已包含了有機認證。在這認證單位下,所有的認證員本身必須是合格的BD 農夫,認證員不僅僅只是提供認證服務,認證的同時也提供相當於農場顧問的角色。80 年代,他設立了 BDM(Biodynamic Marketing Company),這家銷售公司幫助 BD 農夫銷售他們的農產品,也是一家非營利的公司,銷售公司的盈利提供給澳洲 BD 農夫免利息貸款。農夫可以先請銷售公司代購農場所需的器械,再從日後產出的農產品償還。這讓澳洲的 BD 農產品價格維持著與有機產品幾乎一樣的價格,從而在市場上有一定競爭力。相較於有機種植,Podolinsky 所發展出來的 BD 農耕法成本比有機農場低,而品質卻遠遠超越有機種植農產品。

 

Pfeiffer 在 1948 年發表的 The Biodynamic Method 中,仔細說明了他針對各個配方所進行的菌種種類與數量、以及礦物質變化的研究,藉由科學數據揭示製劑內部生命過程的精細動態。相較之下,以在歌德館農業部及國際德米特組織為指標的歐美 BD 農耕實踐者,常見使用偏乾/粉狀形式的配方(乾的有機物質只含有很少的菌)。這種忽視配方內部微生物活性、菌群數量及其轉化作用的重要性,容易造成配方製作及使用的不嚴謹,在使用上也傾向於一種信仰式的傳承。

 

同樣地,Podolinsky 發展的實切可行的 BD 實踐方法,製作高度品質配方的方法,以及其引領了 800,000 公頃轉成BD 農地的貢獻。在以歌德館農業部及國際德米特組織為指標的歐美 BD 農耕界也鮮少被提及,如同本書中未提及他的名字。(作者註:Podolinsky 六十多年來走訪各個農場給予指導從不收  。)

 

歌德館在 BD 農業上不重實效的取向事實上也影響了整體的推廣,以致百年後的今天,BD 農業的發展遠不及有機農業,更惶論取代化學農業。

 

 

高品質食物與人類發展的關聯

作為剛起步發展 BD 農業的一些地區如馬來西亞,台灣,中國及大部分亞洲地區,配方的使用量還很低,配方由專業及充分明白配方製作細節,過程及品質的農場製作是比較實際的。畢竟這時代就馬來西亞農場而言,很多蔬菜種植農場還不具備養殖動物的條件,無法取得高品質的牛糞和動物器官以製作配方,也不一定具備適合製作配方的環境及地形。

 

配方的使用量極小,少量的配方就可以施用在很大的土地面積上。讓每一個農夫自製配方並不是最實際的方法,也很可能無法自造出高品質的配方。在澳洲,有專做配方的農夫生產配方,再售賣給有需要的農場。更多情況下一個農場無法成功的實踐 BD 農法,常常是缺乏意志。除了配方本身的品質,讓配方產生作用的更是很多農場操作的細節,農夫的自律。農夫需先放棄產量(金錢)的追求,而關注土地與植物的活力,這是現在著重物質的世界非常難以做到的。

 

現在的金價是 23 年前的 10 倍,地產是 5 至 100 倍。但是農產品價格與二十年前幾乎維持不變,而且政府及各種機制還在不斷壓制農產品價格,這迫使年輕農夫傾向於放棄務農而往城市發展。幾十年來,所有的東西都起價了幾十上百倍,只有農產品不「能」/「應該」起價。

 

農民被剝削,他們只有剝削土地,使用更多農藥化肥以提高產量來應對。付出的代價就是作物品質,與農藥重金屬對生態及環境的污染。環境代價包括各種物種滅絕或減少,水源空氣污染。天敵的減少導致害蟲種類數量比 50 年前增加過百倍。最終,現代多數人到生命後期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去醫治各種疾病。醫療體系只關心治病,不關心建立健康。

 

在BD 中,我們是健康的建立者—— 而不是疾病的治療者。

            — Alex Podolinsky(澳洲 BD 農耕的創始及推動者)

 

食物的功能不只是填飽肚子,它提供各種能量與力量,維持形塑人體(所有器官,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提供動能,思考力,想象力,感受力等。精——人體儲存的高能量物質,氣(生命力)——帶動人體各種運作的力量,神—— 意識,思考,覺知,靈感創意,體內潛意識的管理等。這些都在在需要高品質食物(高能量物質)的給予。唯有人們覺醒食物品質的重要,覺醒健康活力的土地對整體人類發展的重要。人們才可能放棄虛假的名利追求,往提昇生命素質的方向努力。為人提供高能量食物的 BD農法將為人類昇華的道路上,做出深遠的貢獻。(本文標題和小標為編者所加)

 

 

黃田環的務農歷程:

1971 年生於馬來西亞北部稻田邊的馬來鄉村,自小與大地為伍。擁有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物理系碩士學位,曾任大專講師。婚後與來自農家的妻子何婉菁遷居金馬倫高原,從半英畝的豌豆苗園開始務農。2006 年,為了讓一歲的女兒有更多樣豐富的有機蔬菜與更好的成長環境,租下 6 英畝土地,取名為「和平農場」(Terra Farm),在土質貧瘠、年雨量過多的挑戰下,展開長達三年的艱困耕耘。2008 年,首次從澳洲農夫Jacob 那裡聽聞BD 農法;2010 年前往澳洲維多利亞州,拜訪 Jacob 的 BD 果菜園與 Darren Aitken 的 BD 蔬菜園,深受其農產品的品質、風味與土壤活力所震撼,顛覆了多年來對自然有機農耕的認知。同年在 Darren 的指導下,開始澳洲 BD 農法實踐,隨後和平農場取得 Demeter認證。2015 年農場拓展至平原地區,開始種植各式水果。2018 年購入一座慣行農法的棕櫚園,轉為 BD耕種,成果顯著。此後陸續購地並轉型,目前已轉作成功超過50 英畝的BD 棕櫚園。

 

 

 

 



宇宙織錦 COSMOSWEAVING Copyright © 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