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織錦 COSMOSWEAVING
Read On 樂讀閱讀 / Book 書籍
CAM01未誕生的人: 人的前生命存在及其誕生
Ungeborenheit: Die Präexistenz des Menschen und der Weg zur Geburt
NT$300
CNY$88.00 USD$16.00
從魯道夫.史代納視角探悉人類化身入世的生命之謎

CAM01人智學人的發展系列

未誕生的人

人的前生命存在及其誕生之路

 從魯道夫·史代納的視角探看

人類化身入世的生命之謎 

Ungeborenheit

Die Präexistenzdes Menschen und der Weg zur Geburt

 

全球中文版譯自德文原著最新版

作者:彼得·澤格Peter Selg    譯者:林碩斌  

出版者:宇宙織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年7月19日初版第1 刷 

ISBN 978-626-97133-2-5

頁    數: 112頁      色  彩 : 黑白 (平裝)

定價: NTD$300.00   CNY$88.00   USD$16.00


選擇數量:


產品說明僅供內部教育以及特定人士閱讀,切勿用做廣告宣傳用途!如欲閱讀產品說明請先登入會員。

本書特色:

 

※人智學「人的發展:未誕生性--人的前生命存在」當代最佳詮釋※

※彼得·澤格 Peter Selg─ 瑞士歌德館人智學總部部長─ 精湛力作,德文直譯全球中文版首度上市※

我們需要「未誕生」這個字,在我們的文化語言裡,它應該要和已經存在的「不朽」這個字一樣的通行。當我們只關注靈魂的不朽性及死後的生命時,往往會帶有自我中心的特質。許多宗教團體利用這一點來吸引信徒。魯道夫·史代納曾多次指出這個現象。

 

而對「未誕生性」的探問,則可以讓觀點不再偏頗。我們將會關注到孩子從何而來,這會讓孩子個人的存在獲得公正合理的對待,並會讓我們感受到這樣的存在,以及知道如何去陪伴他們。如果以無私的角度來表達與思考這兩個主題,或者說這兩種邊界經驗,將會使之更加回歸到其存在性和本質性。我們不再只是關注屬於自己的,而是(甚至主要是)會關注他人的存在,尤其是關注他人的特殊道路,對這一點的更深入理解將成為未來與其共處的一部分。

目標讀者

所有關心身心靈健康發展的人; 也適合對神學、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有興趣的讀者,特別適合那些與誕生之謎密切相關的人們——醫師、助產士、父母以及每一個被誕生的自己

 

 

 

內容簡介

不朽性(Unsterblichkeit)——

未誕生性(Ungeborenheit);

只有知曉此二者,才能理解什麼是永恆。

 

~魯道夫.史代納

 

史代納曾說:「我們不只是以不朽之身穿越死亡之門,也以未入世之身通過誕生之門。所以,如果想要徹底理解人的本質,就必須將「未誕生性」這個概念,和「不朽性」結合起來。」 每一個新生命都作為獨立的個體降臨人間,一出生便帶著獨有的個性和存在,我們可從中窺見那從靈性世界帶來的本質性尊嚴和獨特的「自我」。一個人的「未誕生性」指引我們整個入世化身過程,並架構著我們的整個人生,然而,由於我們的文化過度關注死後生命的不朽性,而未能知曉「未誕生性」的實相。史代納重新將「未誕生性」的概念帶回到人類的意識和語言之中,這是他偉大的貢獻之一。「未誕生性」涵蓋從懷孕到出生的過程,同時包含一個人的「自我」在從靈性世界到物質世界漫長旅程中的完整存在和歷史。「未誕生性」是「不朽性」的另一面,它以一種嶄新而深刻的方式,讓我們品嚐生命的生與死是同等偉大的奧密,同時揭開了在塵世的人類使命之謎。在這本震撼人心、近乎詩意的動人小品中,作者彼得·澤格整合了理解「未誕生性」浩瀚生命歷程的關鍵元素和圖像,不僅深入探討了史代納的相關研究,更引用了拉斐爾的畫作,以及薩克斯和里爾克的詩作,闡明了人類存在的最深奧密。讀完此書,我們看待孩子或任何人的眼光將再也不同以往。

目次

 

第四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西斯汀聖母像」與「未誕生者的合唱」

  • (Raffael)與內莉薩克斯(Nelly Sachs)

 

第二章、人類心魂與宇宙

  •  

                                                                                                                                             

第三章「從靈性世界進入塵世社群」

  •                                              

附錄

魯道夫.史代納:

從心魂-靈性存在到感官-物質存在——論人的發展過程(1922) 

註釋                                                             

參考文獻   

 

關於作者

彼得.澤格 Prof. Dr. med. Peter Selg 

1963年生於德國,他是五個孩子的父親,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醫師和心理治療專家,擁有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嘗試系統化魯道夫.史代納的人體生理學觀念:對其全部演講和著作的分析》(維滕大學/Herdecke,1995)。自2006年起擔任阿勒斯海姆伊塔薇格曼研究所Ita Wegman Institut, Arlesheim 所長,2007年起任教於阿蘭努斯大學/藝術治療系(Alanus Hochschule Alfter)教授醫學人類學和倫理學。他同時在維騰-赫爾德克大學/健康學院(Herdecke)教授基礎醫學課程和相應之人智學醫學課程。2020 年起他擔負起歌德館一般人智學部門Allgemeine Anthroposophische Sektion, Goetheanum 部長的任務。他學思敏達,勤於著作,宇宙織錦已出版其相關重要著作的中文版:《治療的凝視》、《一個美好的蛻變》(Eine grandiose Metamorphose),《兒童就是一個感官之器》(Das Kind als Sinnes-Organ)等。

 

關於譯者

林碩斌

德國霧帕塔大學(Die Universität Wuppertal)組織心理分析學博士

曾研究德國人智學醫院人事管理與其價值觀之間的關聯

曾任佛光大學樂活與未來學系助理教授

目前從事花精、易經與心理分析相關性的研究與授課活動

 

精彩書摘

第四版前言

即使是胚胎也是一個人⋯

安生.馮.費爾巴哈(Anselm von Feuerbach),18121A

當今世上,不只是幼童的生命受到威脅,受孕與出生這樣的事情也受到巨大的阻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早在2011年就約有五分之一的孕婦決定墮胎,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增加。除了生活的困頓與貧窮原因(發展中的國家),產前越來越多各式各樣檢查的可能性(富裕的工業化國家)也助長了這個狀況。另一方面, 也因為蓬勃發展的試管受孕技術越來越純熟,而讓人不得不採用這個方法。但它在倫理議題上帶來的挑戰、難題與破壞已廣為人知,尤其是有越來越多人會依據型態品質優劣加以分級來汰選胚胎。此外,一個人因為沒有孩子或「不育不孕」的社會文化與心理問題,正在通過科技的方法來加以「解決」,其代價之大、限制之多在幾十年前是難以想像的。也因為如此,人們不管是在進行選擇性的墮胎,或人工受孕時是不會去思考關於「未誕生的人」的問題,也不會去考慮孩子的尊嚴與權利, 以及尊重那些即將化身入世,或是在某些情況下,那些不想化身入世的個體的意志。醫學與無處不在的生物科技,有可能僅僅只逐漸成為用來滿足社會整體功能性的需求,而這會為我們帶來危機。

這種情況強化了整個文明社會對每個個體的期待與要求,以至於人們將之內化為如同是每個人自由意志013 

的展現一般。甚至現在也出現所謂的「社會性凍卵」技術,讓婦女們可以依據自己的生涯與職業規劃,自行決定生產的最佳時間,而當然這也滿足了資本經濟的利益。葛羅斯(P. Gross)所謂的「多重選擇社會」正不斷擴大,並且操控著事件的進程。此外,目前進行的許多產檢,都不是針對疾病相關的項目,而是要依據整體社會的標準來檢測胎兒的狀態是否符合想要或是不想要的特徵,並進行接下來的介入性醫療措施。這樣的現象早就不僅僅是歐威爾式(Orwell)的幻想,而是當今醫學的現實。社會學者路克.波坦斯基(Luc Boltanski)提到, 現在的孩子是在一個以規劃為基礎的社會裡被計劃出來的。人們在這樣社會中,嘗試要決定所有的事情,不僅是出生的時間點,也包括「受控制」的,非自然的無痛分娩(最終這種方式應該會成為唯一可以被接受的處理方式,而在某些國家裡也幾乎已經是如此),甚至是決定了孩子生存的所有面向,及其個人應該要有的存在狀態。魯道夫.史代納在1924年4月,向人智醫學生與醫師說到:「如果我們再次相聚,我將會為您們描述阿里曼(Ahriman)的力量是如何試圖擊潰人類的業力,以便達到其目的」。後來史代納雖然沒有和這些人再度相聚,但我們已經或是正在經歷著這些他所描述的現象。正如馬太福音第18章第7節所警告的:「人類世界的悲哀,如果它們的成長被干擾了!」 

魯道夫.史代納關於「未誕生的人」――也就是關於個體在還未進入人世間的宇宙存在――,以及胚胎、胎兒與幼兒早期發展的見解,在面對當今社會盛行的思考與行為模式,以及人們在科技與醫療上的介入措施時,看起來可能既古老又極為前衛且充滿高度爭議。它們被史代納以完全意識到這些即將到來的發展方式, 作為一種激進的表述。如果我們看到當今醫學界針對受孕與分娩所進行的辯論,其中有許多反思已具有相當程度的水準,並且詳細描述了現代生物科技(及其依賴的醫學)將帶來的可怕後果,我們就會感受到史代納人智學人的觀點對於今日世界是如此的重要。所以,不管現在或未來人智醫學界,所肩負的主要任務是要在科學界與整體社會中,將這些真實的人類學的科學性知識加以闡明,展現與實踐。相對的,如果我們拖延了這樣的努力,這些必要的輔助工作與可以作為整體社會行事標準的價值觀念將會被棄之不顧。

這本呈現在您面前的研究小品,是八年前因為一場演講邀請而產生的關於魯道夫.史代納對未誕生的人這個概念的理解。在上述的背景下,我很高興這本書能夠發行到第四版,並且在這段時間裡,也出現了英文、法文、義大利文、俄文、西班牙文與羅馬尼亞語等(以及有聲書)版本。魯道夫.史代納的初衷是希望「未誕生的人」這個概念能在我們的語言文化裡佔有一席之地,(參見本書第24頁和98-99頁)現在透過這本由伊塔.薇格曼研究所出版的小書的傳播,雖還無法達到這樣的目的, 但或許已經為此作了準備。就如賀德林(Hölderlin)說: 「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成為偉大的開始。」

彼得.澤格

伊塔.薇格曼研究所,阿勒斯海姆(Arlesheim) 

2017年11月

  

  

宇宙織錦 COSMOSWEAVING Copyright © 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