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On 樂讀閱讀 / 藝術ART
"這裡所假設的並不是教條式的工作方式的規定。相反,我們的目的是要證明一種可能的途徑,以獲得對色彩世界的體驗......並以魯道夫.史代納的素描母題作為實際鍛鍊的指引, --引向其卓越的教育力量--因為我們從其中認識到一條對發展中的人類心魂具有重大意義的道路。"
這本獨特的色彩工作手冊描述了畫家、教師以及初學者的早期訓練階段。這些階段是基於史代納關於為我們的時代發展新的繪畫藝術的建議。本書借鑒了他在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教授繪畫的指示,他關於顏色和藝術的講座,以及他為畫家畫的草圖。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自成一體的練習系統,以實現一種嶄新的、有精神活力的藝術。
編按: 關於許多讀者關心的色彩有個性下冊消息,就實際教學與鍛鍊經驗而言,已出版的上冊所牽涉及的練習對一般人來說已經非常困難,下冊的內容更加深奧。加上譯者教學生活忙碌,因此下冊的翻譯與出版,必須等待因緣具足。
目次:


內文選讀:
中譯緣起
譯者於2005與此書相遇。在2008才在歌德館親眼看見Gerard Wagner的原始作品,驚為天人之作,但2011才開始真正練習此種色彩習題。當時有緣親炙Elisabeth Wagner Koch老師,並接受她的建議而翻譯此書。不久,便覺翻譯本書太難,時時向Elisabeth諮詢。也曾問她(當時88歲)是否應該尋求精於德文的人來翻譯此書,而不是我這個既非精於翻譯,又不懂德文的學生來進行此工作。Elisabeth回答:「任何語言文字都有它的限制,重要的是能不能掌握書中的核心精髓。」然後,勉勵我繼續翻譯。
就這樣我繼續進行此書的翻譯工作,翻譯期間數度向Wagner另一位重要學生Caroline Chanter(英籍)請益有關此書的翻譯。Caroline告訴我一個Wagner翻譯自己文章時的小典故。Wagner有一次以德文寫了篇文章名為:Wandlung des Elermentarischerl im Jahreslauf(直譯中文:漫步於一年運行的四大元素之中)。當Wagner自己將此文翻譯成英文時,標題譯為:A Glance into Nature's Workshop(直譯中文:瞥見大自然之工)。當時,Caroline問老師為何英文版的命名如此不同。Wagner先生回答,因為英國人和德國人的心魂世界(Soul)不同,所以必須以不同的方式,述說同樣的內容。這使我深思自己的中文翻譯。但由於我不是Wagner本人,所以總希望盡力忠於原文底蘊,大多不願擅自脱稿增潤。
經過四年斷斷續續「再修譯後,原書的前半部(上冊)中譯本於2015年初暫時定稿。為了慎重其見,譯者對於疑義之處,與英文版譯者多次透過口頭與信件溝通,反覆確認翻譯內容的正確性。
由於譯者本身語言能力的限制,中譯文主要依照2009英文版譯成,偶得機緣參照德文版之處,例如第八章部分小節。個人也發現德英文版本內容各有所長,尤其第一章德文版的敘述對中文世界有非凡的意義。特別懇請另一位Wagner的學生Karin Jous女士協助,口譯德文成為英文,並多加詮釋說明,再翻譯成中文,附錄于中譯本的末章,以饗讀者。
中文譯者序
本書中有關人名的翻譯,若為早已通行百年的原體中文譯名,如歌德,哥白尼等譯名皆沿用之。對於過去具有繁多譯名者如:Rudolf Steiner等;以及本書特別提及的個人姓名,或地名等,都採用原文以便利讀者未來的網路查詢。
感激所有因緣,讓我不斷遭遇困難,面對困難,終能穿越困難,著實經驗「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的歷程。雖然這一切都仍在起步而已。
特別感謝陳惠珠,對於翻譯的相關庶務協助與初譯時的反覆校譯,都得到她無微不至的協助。排版工作感恩謝牧岑及蔡曉臻的努力。本書之初譯稿第一章,承蒙優律思美林麗真老師指正,在此致謝。最後要感謝鄭淑娥,吳惠珍,江昌倫,張幼功與周俊煌等幾位好友,於百忙中幫忙校閱;他們的回饋也使我倍感溫馨。
之後,本書譯稿因諸多原因延宕出版,於2017年再度多次修稿後正式付梓。感謝海聲華德福教育的張宜玲校長,於百忙中以譯者知己的身份,為本書譯稿寫序推薦。也特別感恩朝陽視傳系的王桂沰教授,以設計人身份花費寶貴時間,寫出如同本書作者Wagner夫婦知己的推薦序,是本書出版時最珍貴的祝福,相信Wagner夫婦若諳中文,必定深深感激王教授這靈性上的道友。最後,一定要感謝立渝設計蔡玉峰先生對印務事宜的細膩,使本書中文版本精美於原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