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這本書講人智學優律司美冥想鍛練的基礎練習IAO。IAO冥想練習是Rudolf Steiner 於1904-1914年間的奧秘學課程中給學生的一個練習,目的是開發人類的以太體、啟動人體內的宇宙力量,以達到高層次超感觀世界認知。這是優律司美的第一個練習,也是根本的基礎練習。
關於作者
華納·巴佛德(Werner Barfod)是前瑞士人智學會歌德館優律司美、語言與音樂部門主任,是一位終身的優律司美人與研究者。原書以德語出版於1998年,英文譯本由Stephen Kicey於2000年翻譯出版。Stephen 現在在台灣任教。
關於譯者
傅君,美國羅格斯大學人類系人類學博士,曾於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等機構任職,現已退休,為專職農夫。農閒之際,喜閱讀人智學及其他哲學書籍。曾翻譯《蜜蜂》(部分章節)、《行星的作用以及人和地球的生命過程》、《太陽蜂巢》等書。
目 次
德文版原序 .......................................................... 5
英文版譯序 .......................................................... 7
I. IAO
第一章 心魂透過身體通往靈性之路:IAO .......... 11
引言
奧秘學鍛鍊裡的 IAO ................................ 11
第二章 J 和 B ——生命與智慧之柱
——以及幾種形式的 IAO 冥想 ................. 19
第三章 第一座歌德館穹頂上的三元 IAO 主題
魯道夫·施泰納在優律司美舞台唯一幕速寫裡的 IAO ....... 25
第四章 IAO 第一個優律司美練習 .......................... 29
IAO 練習與脈輪的關係 .................................. 30
IAO ——冥想與讚歎、悲憫以及良知 ............ 31
第五章 IAO 練習形變的七階段 .............................. 35
第六章 作為平衡練習的 IAO
賽寫路西弗與阿里曼存有 ........................... 43
II. 優律司美冥想練習
第七章 作為源頭的 TAO 以及
優律司美冥想作為未來的挑戰 ..................... 45
第八章 優律司美冥想練習 ................................. 51
TAO .................................................................. 64
第九章 給優律司美人的冥想練習
意志的語言 ..................................................... 68
第十章 三個主要的優律司美原型身形
我們從第三個主要力量說起:中心—周圍 ......... 78
身形的主要練習根本來源是收縮與擴張 ............ 82
對應於世界,主要練習是直線與螺旋 ............... 84
第十一章 所有母音放在一起是一個完整的人類 ....... 89
第十二章 其他優律司美冥想的建議 ...................... 95
原書註釋 ........................................................... 99
書 摘
優律司美是顯化於身器上的藝術,超感官界域、靈性感可直接透過它在感官界域中被體驗。它的本質是一項臨界的藝術。(P.31)
優律司美動作源於靈性——以太運動,在藝術過程裡,它在充滿心魂的、表達性的動作中成為可見的。優律司美冥想可以是喚醒人類純粹人類運動的方法,於其中,覺醒了的心魂本質得以有效地表露。(P.6-7)
在優律司美裡,我們進行有意識、盈滿心魂的運動,它的原點在臨界點上,關乎日常之「我」跨入一個對心識狀態提高了的覺識。到達一個觀象意識的意識狀態,由之,我們可以行動、構型和移動。(P.68)
所有這些冥想皆運用內在的專注以及對身形的感覺,使我們的以太體充盈,讓它調理運動、身器、喚醒能量核心,使練習者與光以太、溫暖以太、化學以太和生命以太結合。(P.52)
譯者絮語
好多年前,自告奮勇接下這本書的翻譯。當時,最小的孩子還沒上學,趁著孩子睡覺的時候進行翻譯。原文82頁的小書,兩、三個月就翻完了。沒想到,接下來校改的時間花了五、六年。每年都重校一兩遍,每次都又再改動。大改或小改,有時候改讀錯了的原文,有時候改對原文內涵的理解。這期間,一直閱讀人智學相關的文獻,觀看優律司美的影片、參加優律司美的工作坊,中間,也翻譯出版了兩本人智學方面的書籍、種了許多期的水稻。儘管如此,心中還是放不下這本書,一方面怕翻譯未臻完善、不敢冒然出版,一方面也覺得這本書太重要了,不想讓它的中譯本停在我手上。